当黑客给自己发通缉令?麒麟勒索组织这波操作把警察都整不会了
开场暴击:用反问直击认知颠覆
活久见!2025年网络安全圈居然上演了一出“黑客给自己发通缉令”的荒诞戏码——你敢信吗?勒索团伙居然主动伪造国际刑警悬赏令“求关注”?更离谱的是,他们不仅敢冒充欧洲刑警组织,还堂而皇之地在Telegram上发布“通缉自己”的消息,连警察都直呼“离谱”?而且这所谓的“悬赏金”还明晃晃写着5万美元,真当执法机构是摆设吗?
你敢信? 勒索黑客不躲警察就算了,居然主动给自己发“通缉令”求曝光?2025年8月,一则声称来自欧洲刑警组织的悬赏通告突然在网络流传,目标赫然是勒索界“名人”——麒麟(Qilin)勒索组织的核心成员[1]。
更离谱的是? 他们不仅敢演,还直接冒充欧洲刑警组织,连发布渠道都选在了黑客常用的Telegram平台,这波操作把真警察都整不会了——欧洲刑警组织紧急下场辟谣:“此消息非官方发布!”[2]
细思极恐的是? 通告里还煞有介事地写着“悬赏5万美元征集成员信息”,这到底是黑客的反向挑衅,还是另有黑手在背后炒作?[3]
这则在Telegram传播的虚假通告,声称欧洲刑警组织悬赏5万美元追查麒麟组织两名管理员信息,乍一看像模像样,实则漏洞百出。欧洲刑警组织很快明确打脸:“此消息非官方发布”,坐实了这是一场由黑客自编自导(或竞争对手恶意策划)的闹剧[2]。当顶级勒索组织从“被通缉者”变成“伪造通缉令的主角”,这波操作不仅刷新了网络犯罪的“反向操作”下限,更让国际执法机构罕见地紧急下场澄清——毕竟,连警察都没见过这么“求抓”的黑客[3]。
事件扒皮:追剧式还原事件经过与组织背景
事件时间线:从假悬赏发布到官方辟谣
2025年8月某夜,一个名为@europol_cti的神秘Telegram频道突然炸场——一条伪造的欧洲刑警组织通告在此发布,声称对麒麟勒索软件组织两名核心成员“Haise”和“Xoracle”悬赏5万美元,直指二人“协调附属机构并监督勒索活动”。这条消息如同投入网络安全圈的一颗炸弹,迅速被澳大利亚《网络日报》等多家 cybersecurity 媒体转载,一时间“欧洲刑警重金通缉黑客”的话题在行业群里刷屏[2][3]。
但这场闹剧很快迎来反转。8月22日,欧洲刑警组织发言人紧急向《The Cyber Express》证实该消息为彻头彻尾的骗局,强调“此消息不来自欧洲刑警组织”,并明确官方从未使用Telegram发布公告,正规渠道仅包括Instagram、LinkedIn和Facebook[2][3]。这场由黑客自导自演的“通缉戏码”,最终以部分媒体“翻车”、网友调侃“黑客给自己发通缉令”收场。
这并非麒麟组织首次如此嚣张。回溯其“黑历史”,2024年6月,该组织曾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外包实验室服务提供商Synnovis发起针对性攻击,窃取大量医院和患者数据。在谈判失败后,他们甚至不走传统暗网泄露站点的“常规路线”,直接通过Telegram公开泄露400GB敏感数据,导致近万例医疗预约被迫中断[4]。到了2025年,麒麟组织更是变本加厉,公开宣称已拥有400+受害者,其跨平台勒索软件的高度 sophistication让安全机构头疼不已[5]。
官方提醒:欧洲刑警组织明确表示,其官方公告绝不会通过Telegram发布,如需核实信息,可通过Instagram、LinkedIn和Facebook三大平台的官方账号查询,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
此刻应该@你那位爱转发“震惊体”新闻的朋友,让他看看谁才是真·戏精——毕竟能把警察“整不会”的黑客,麒麟这波操作确实刷新了勒索组织的“整活天花板”。
组织背景:RaaS模式与双重勒索策略
如果把网络黑产比作一个庞大的“犯罪产业链”,那麒麟勒索组织绝对是其中最会“搞加盟招商”的“连锁店老板”。这个自2022年起活跃的黑客团体(曾用名“Agenda”),靠着“勒索软件即服务”(RaaS)模式把攻击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就像开了家“黑产加盟店”,只要你想当黑客,不用自己写代码、搭工具,交加盟费(分成)就能直接“进货”全套攻击武器[6][7]。
具体怎么分成?麒麟的“加盟政策”相当“灵活”:如果附属黑客(affiliates)勒索到3万美元以下,自己留80%,给麒麟20%;超过3万美元,附属黑客能拿85%,麒麟只抽15%[6][8]。作为“总部支持”,麒麟还提供定制化“武器库”:附属黑客能用他们的恶意软件构建器生成专属勒索软件,甚至能个性化赎金通知——比如写上受害者公司名称、定制赎金金额,连时区都能精准匹配[8][9]。这种“拎包入住”的模式,让原本需要技术门槛的黑客攻击,变成了人人可参与的“低风险高回报生意”。
🔗 知识点:RaaS模式让黑客门槛暴跌,就像“诈骗界的拼多多”
过去想当黑客得懂代码、会渗透,现在有了RaaS模式,就像打开了“黑客版拼多多”——麒麟提供“货源”(勒索软件)、“物流”(攻击工具)、“售后”(技术支持),附属黑客只需负责“找客户”(选目标)。这种分工让黑产效率飙升,截至2025年,麒麟已宣称400+受害者,仅2025年就新增356起案例[2][7]。
光靠“加盟模式”还不够,麒麟的狠辣之处在于它的“双重勒索”策略——简单说就是“既要钱,又要命”。传统勒索只加密数据逼你交钱,麒麟却玩起了“组合拳”:先偷偷拷贝你的核心数据,再加密系统,然后威胁“不付钱就公开数据”[6][10]。
2024年6月,英国NHS病理服务供应商Synnovis就被这套组合拳打懵了:麒麟先加密其系统,索要5000万美元赎金(是该组织常规赎金的60多倍),被拒后直接在暗网公开400GB数据——里面有3亿患者的血液测试结果、个人医疗信息,导致超1万门诊预约延误、1710台手术推迟,甚至间接造成1名患者死亡[3][6]。类似的案例还有2025年的日产汽车设计数据泄露事件,核心设计图纸被窃取后,麒麟不仅勒索赎金,还威胁要卖给竞争对手,让企业陷入“交钱保数据,不交丢市场”的两难[11]。
这种“既要加密锁死业务,又要偷数据毁掉声誉”的打法,让麒麟在勒索界迅速崛起。从2022年出道至今,它的攻击范围从医疗、教育延伸到汽车制造,赎金金额从5万美元到5000万美元不等,2024年更是占据全球勒索受害者的5%[6][7]。当传统犯罪还在“单打独斗”时,麒麟已经靠“加盟模式+双重勒索”搭建起标准化黑产流水线,这或许就是它能让警察都“整不会了”的真正原因。
漏洞拆解:柯南式揭秘假通缉令三大破绽
各位侦探家人们,今天咱们就化身柯南,用放大镜看看麒麟勒索组织这波“自导自演通缉令”到底有多少漏洞。话不多说,直接上证据链——
🤡 骗子演技评分:第一个破绽就这?
发布渠道太野鸡
正规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令,只会通过官网、成员国警方中心局或官方认证社交账号发布。但这则假消息呢?居然诞生在一个新创建的Telegram频道@europolcti上!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早就拍板:“我们从不使用Telegram发官方公告”,人家的正规平台是Instagram、LinkedIn和Facebook这些带蓝V认证的账号。
家人们,这就像有人用微信小号发“法院传票”,你信吗?一个连官方认证都舍不得做的渠道,发的消息可信度基本等于“朋友圈算命广告”。
🤡 骗子演技评分:第二个破绽就这?
奖金单位亮红灯
国际刑警的悬赏金从来只用美元、欧元这类法定货币,毕竟比特币是洗钱工具的“代名词”,正规机构不可能碰。更离谱的是金额——这则假通缉令只敢开5万美元,而看看真实案例:LockBit勒索软件主谋悬赏1000万美元,NotPetya攻击相关黑客悬赏1000万美元。5万美元?怕不是骗子觉得警方“经费紧张”?
这就像有人说要给你“发年终奖”,结果用游戏币结算,还只给5个铜板——格局小了,演技更拉胯了!
🤡 骗子演技评分:第三个破绽就这?
文件格式缺公章
真正的红色通缉令有“三重防伪”:标准化编号(如2025/XXX)、国际刑警徽标、详细身份描述(出生日期、国籍等)。但这则假通缉令呢?既没有统一编号,也没有官方徽标,提到的“Haise”和“Xoracle”两人连基本身份信息都没有。
这好比有人给你看“大学毕业证”,结果上面没有学校公章,没有学号,甚至校长签名是“隔壁老王”——你敢拿这证去找工作吗?
最后划重点:Europol已经官方辟谣,明确表示“5万美元悬赏消息为虚假信息”。只能说,这波操作把“贼喊捉贼”演成了“贼逗捉贼”,建议骗子下次先补补“国际刑警公文写作课”。
避坑指南:反诈防身术实操清单
五大识别要点:练就火眼金睛
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尤其是像麒麟勒索组织这样“贼喊捉贼”的迷惑操作,普通人如何快速识破伪装?以下这套“反诈防身术”清单,用口诀+案例的形式帮你练就火眼金睛,轻松识别骗局套路。
第一式:查户口——官方信息只认官网/警方,Telegram、微信群都是野路子
核心逻辑:国际执法机构的通缉令、悬赏公告等官方信息,只会通过权威渠道发布。像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信息仅通过其官网(www.interpol.int)或成员国警方渠道公布,绝不会出现在Telegram、小众论坛、微信群等非官方平台[3][12]。
案例对照:麒麟勒索组织正是通过Telegram发布伪造的“通缉令”,而欧洲刑警在骗局扩散后24小时内就通过官网辟谣,两者渠道的权威性一目了然[3]。
第二式:听口音——国际刑警没公开电话邮箱,让你“转账自证清白”的都是骗子
核心逻辑:国际刑警组织没有公开的邮箱或电话,任何声称“我是国际刑警,你涉案了”的来电、邮件,都是诈骗。正规流程中,跨国案件的信息传递需通过本国警方中转,绝不会直接联系个人要求转账、提供银行卡信息[12][13]。
案例对照:2022年印度呼叫中心曾冒充国际刑警,以“涉嫌洗钱”为由要求受害者转账“自证清白”,最终被警方捣毁。类似地,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明确提醒:不会将电话转接至“国际刑警中心”,更不会索要银行账户信息[13][14]。
第三式:看钱包——奖金要比特币=洗钱暗号,正规悬赏只收人民币/美元
核心逻辑:正规悬赏金的支付方式必然合法合规,绝不会指定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作为唯一渠道。要求用比特币、泰达币(USDT)等转账的,本质是利用加密货币的匿名性洗钱,100%是骗局[3][15]。
案例对照:2018年曾出现“比特币悬赏陷阱”,骗子伪造“国际通缉令”,声称提供线索可获比特币奖励,实则诱导受害者转入加密货币后失联。而FBI对勒索软件头目的正规悬赏常高达数百万美元,且明确支持美元支付,两者对比鲜明[14]。
第四式:验公章——红色通缉令有编号+徽标,没这些的都是“三无产品”
核心逻辑: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Red Notice)有严格的格式规范:必须包含标准化编号(如2025/XXX)、国际刑警徽标,以及被通缉人的标准化照片、生物特征等信息[12][16]。
案例对照:麒麟组织伪造的“通缉令”中,既没有符合规范的编号,也缺少国际刑警徽标,文件格式粗糙,一看就是“三无产品”。而真实的红色通缉令可在国际刑警官网查询编号,信息完整且可追溯[3]。
第五式:防套路——但凡让你“别告诉家人朋友”的,必是骗局
核心逻辑:骗子最怕受害者与外界沟通,因此常以“案件保密”“保护家人安全”为由,要求你“别告诉任何人”。比如声称“你涉嫌洗钱,告诉家人会连累他们”,实则阻止你向亲友求助、识破骗局[12][13]。
案例对照: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多次提醒,若接到来电称“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并要求“别告诉家人”时,务必冷静挂断,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这类“紧急+保密”的套路,十有八九是诈骗[13]。
口诀速记:查渠道、辨联系方式,看奖励、验文件格式,遇保密要求立刻警惕!记住:正规机构不催你、不保密、不指定加密货币,但凡让你“快转钱、别声张”的,都是骗子!
掌握这五大要点,无论骗子如何伪装,你都能一眼识破。遇到可疑情况时,不妨对照清单逐一排查,或直接拨打110、国家反诈中心热线96110求助,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两大举报渠道:发现即举报
遇到网络诈骗或可疑线索别慌,记住“报警两步走”就能快速行动!无论是国内遭遇诈骗还是境外线索举报,这两套渠道能帮你把信息直达警方。
国内报警:拨通专线+APP留证双保险
96110全国反诈专线是你的第一反应线——拨通后会有专业人员记录诈骗手段、时间、金额和对方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无论是预警劝阻、防骗咨询还是举报线索,拨通就有人管[17]。如果习惯线上操作,国家反诈中心APP的“我要举报”模块能让你详细填写诈骗细节,从短信截图到转账记录,所有证据一键提交,还能同步接收警方反馈[18][19]。
国内举报小贴士:电话举报时尽量说清“何时、何地、如何被骗”,APP举报前记得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截图存档,证据越全,警方处理越快!
国际线索:使领馆协助+邮箱直达警方
如果诈骗分子在境外,或你身处国外遭遇侵害,中国驻外使领馆能协调当地警方介入,紧急情况可拨打外交部12308全球领事保护热线求助[17]。更直接的方式是通过公安部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境外举报邮箱(interpol.china@mps.gov.cn)提交线索,记得附上嫌疑人姓名、证件号、照片、通讯方式等详细信息,方便警方精准追踪[0][20]。若在美国等国家,还可同步向当地机构举报,比如网络诈骗找IC3(https://www.ic3.gov/),身份被盗联系FTC(https://www.identitytheft.gov/)[4],形成跨国举报合力。
快把这俩渠道存进手机备忘录!**@你爸妈**检查下他们的短信箱——那些“中奖通知”“退款链接”可能就是骗子留下的线索,早举报早止损,让诈骗分子无处遁形!
专业深度:揭秘黑客的反向营销与执法流程
反向营销:黑客的“流量密码”
当勒索软件组织玩起“网红套路”,连警察都得感叹“这届黑客太会整活”。麒麟勒索软件组织近期的“自我悬赏”操作,堪称黑产界反向营销的教科书——表面上是黑客通缉黑客的荒诞戏码,实则藏着一套精准的流量变现与风险规避逻辑,活脱脱把暗网当成了“涨粉”主阵地。
黑产界的“话题制造机”:用争议换曝光
就像网红靠争议话题冲上热搜,麒麟深谙“黑红也是红”的道理。作为近几个月“显著领先的顶级勒索软件组织”,其主动制造的虚假悬赏事件,无论源于内部冲突还是外部炒作,客观上都让它在地下网络的“知名度”飙升[2]。这种操作并非孤例:2021年美国黑客Pompompurin攻击FBI邮件系统发送十万封恶作剧邮件,声称“只是为了指出漏洞”,实则通过冒充权威机构制造事件,成功吸引了全网关注[21][22]。麒麟的“自我悬赏”不过是把这套玩法升级:用警方悬赏的噱头当“流量密码”,在暗网掀起讨论热潮。
一箭三雕:反向营销的底层逻辑
麒麟的操作绝非心血来潮,而是精准瞄准了三个核心目标:
1. 暗网“招商会”:吸引潜在合伙人
通过制造话题热度,麒麟相当于在暗网打了免费广告,目标直指那些想加入勒索产业链的“affiliates”(附属攻击者)。毕竟在RaaS(勒索即服务)模式下,“知名度”就是招募合伙人的硬通货,越多攻击者加入,勒索网络就越庞大[2]。
2. 受害者“筛选器”:锁定高价值目标
当安全团队或企业关注悬赏信息时,麒麟可能通过监测响应者的IP地址,悄悄标记那些“对安全动态高度敏感”的企业——这些恰恰是防御能力强但数据价值更高的潜在受害者,堪称“用鱼饵钓大鱼”。
3. 调查“烟雾弹”:给警方下套
假信息最大的作用是混淆视线。就像黑客Pompompurin伪造FBI通知误导公众,麒麟发布的虚假悬赏也可能让警方误判其核心成员身份或藏身地,为真实行动争取时间[23]。
流量狂欢的代价:涨粉一时,上黑名单一世
📈 暗网热搜榜的热闹背后,是一把双刃剑。这波操作确实让麒麟“涨粉”不少,甚至被业内视为“反向营销的成功案例”[24]。但高调的代价也很明显:就像网红炒作过度会被平台限流,麒麟的“自我曝光”也让它彻底登上了警方的重点黑名单。毕竟,当一个勒索组织开始用“营销思维”运营犯罪,或许正是它从“地下潜伏”走向“公开处刑”的开始。
国际刑警正规流程:红色通缉令怎么发?
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缉令(正式名称“红色通报”)作为全球最高级别通缉机制,其发布流程远比想象中严格。这种被俗称为“国际逮捕令”的文件,绝非随意可发的“全球通缉广告”,而是需要经过一套堪比银行贷款审批的严谨流程。
从申请到发布:堪比跨国案件的“法律审批”
红色通缉令的发布首先需要成员国中心局(如中国公安部国际合作局)提交申请,核心材料必须包括法院签发的逮捕令或判决书,以及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姓名、国籍、指纹等)和犯罪事实说明[1, 3]。这些材料会被送往法国里昂的国际刑警组织总秘书处,由法律专家进行严格审核——即便是特急案件,最快也需20多小时,普通案件则需要2周左右[2]。审核通过后,由成员国中心局局长与国际刑警秘书长共同签发,有效期为5年,期满未抓获可无限续期直至嫌疑人落网[1, 3]。
这种流程设计确保了每一份红色通缉令都有坚实的法律基础。例如2018年中国警方申请发布的王世君红色通缉令,便是先由公安部完成国内司法程序,再通过国际刑警渠道全球通报[4]。
官方渠道与奖励机制:拒绝“野路子”
正规红色通缉令的发布渠道有着明确限定:仅通过国际刑警官网、成员国中心局系统或官方社交账号对外公开,内部信息则通过成员国执法网络共享[2, 3]。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刑警组织绝不会使用Telegram等非官方平台发布通缉信息——这也是辨别伪造通缉令的核心特征之一[1, 3]。
至于公众关心的悬赏奖励,其决定权完全在成员国手中。以美国FBI为例,其高额悬赏通常通过正规新闻发布会公布,且奖金单位为美元等法定货币,而非加密货币或其他非官方支付方式[1, 3]。这种“官方背书+法定货币”的模式,与伪造通缉令中常见的“Telegram私聊领赏”形成鲜明对比。
一句话总结正规与伪造的区别:正规红色通缉令像银行办贷款——材料不全秒拒、法律审核严格、流程全程留痕;而假通缉令则像街头小广告——印个“官方”字样就敢吆喝,用Telegram发“通缉令”、用加密货币当悬赏,本质是骗子的拙劣表演。
通过这套标准化流程,国际刑警组织确保了红色通缉令在跨国执法中的严肃性与合法性。当我们看到类似“黑客自曝被国际刑警通缉”的荒诞消息时,不妨先对照这些标准——毕竟,真正的红色通缉令,从不会在Telegram的聊天框里“从天而降”。
历史案例:两起“冒充执法机构”骗局
骗子前辈的翻车现场总是充满戏剧性——他们以为披上执法机构的外衣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每个破绽都像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让我们复盘两起经典“冒充执法机构”骗局,看看这些拙劣演技如何被一眼拆穿。
2018年国际刑警比特币陷阱:洗钱恐吓+加密货币收割
剧情回顾:奥地利犯罪团伙伪造国际刑警名义,向投资者发送“身份被盗用于洗钱”的恐吓信息,声称受害者已卷入跨国犯罪,唯有将比特币转入所谓“安全账户”才能证明清白。为增加可信度,他们甚至伪造社交媒体推文,模仿名人账号发布“加密货币赠送”活动,引导受害者点击钓鱼链接并转账0.1至2 BTC以“验证身份”,承诺返还10至20 BTC的“奖励”。这场骗局最终席卷全球超10万受害者,涉案金额高达1.15亿美元。
破绽复盘:骗子精心设计的剧本里藏着两个致命漏洞:一是沟通渠道暴露马脚——所有“调查通知”均通过非官方邮箱发送,国际刑警等正规执法机构绝不会用私人邮箱处理案件;二是转账要求违背常识——执法机构调查涉案资金会依法冻结账户,绝不可能要求当事人向陌生地址转账加密货币。

2021年FBI邮件入侵事件:黑客Pompompurin的乌龙指控
剧情回顾:黑客Pompompurin通过入侵FBI的执法企业门户(LEEP)服务器,冒用国土安全部名义发送了10万+封虚假警告邮件。邮件指控暗网情报公司创始人Vinny Troia是“Dark Overlord”黑客组织成员,声称其“正威胁系统安全”,收件人包括Jay-Z、知名记者等各界人士。更荒诞的是,黑客此前还曾黑进儿童保护网站,恶意诬陷Vinny Troia为恋童癖,试图通过多重虚假指控搞臭目标声誉。
破绽复盘:这起看似“官方”的邮件攻击,逻辑矛盾暴露了真相——执法机构调查威胁者时,绝不会通过群发邮件公开指控,更不会将“犯罪证据”直接发送给无关人士。FBI随后紧急声明,被入侵的仅是外部通知服务器,内部数据未泄露,这场闹剧最终沦为黑客炫耀技术的工具。
骗局共性:恐吓+利诱的祖传配方
无论是2018年的“安全账户”还是2021年的虚假指控,冒充执法机构的骗子都遵循同一套剧本:先用“涉嫌犯罪”“身份被盗”制造恐慌(恐吓),再抛出“配合调查就能免责”“返还高额奖励”的诱饵(利诱)。而贯穿始终的核心套路,就是要求受害者“秘密操作”——转账、提供账户信息、不告诉任何人。 记住这个反诈公式:但凡自称执法人员,要求你“私下转账”“保密操作”的,都是骗子的祖传套路。正规机构调查绝不会让公民向陌生账户转账,更不会用加密货币“洗清嫌疑”。
结尾升华:你我都是互联网守门人
今天你识破一个假通缉令,明天就可能少一个企业沦为勒索软件的受害者。网络犯罪从来不是遥远的数字战争,当麒麟组织的攻击间接造成NHS患者死亡时,我们终于明白:每一个看似无关的网络诈骗,都可能在现实世界掀起致命涟漪。从伪造通缉令的“拟态攻击”到冒充国际刑警的精准骗局,骗子的手段越来越隐蔽,但再高明的伪装也敌不过全民警惕的眼睛。
面对“官方通告”“紧急通缉”等可疑信息,记住这三不原则能帮你避开90%的陷阱:不轻易点击非官方链接、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你的每一次核实——比如拨打官方电话确认“通缉令”真伪,每一次举报——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提交可疑线索,都是在为互联网安全防线添砖加瓦。
全民反诈从来不是一句口号。当我们把“不轻信、多核实”变成条件反射,当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反诈宣传员”,骗子精心设计的剧本就会失去舞台。现在就转发这篇文章,@你微信里那个总把“官方通知”当圣旨的朋友,让我们用集体的清醒,让拟态攻击无处遁形,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安全的家园。
互动投票:反诈能力测试
想知道自己的反诈雷达够不够灵敏?来做个小测试吧!
以下哪个是假通缉令的典型特征?
A. 奖金用美元支付
B. 在国际刑警官网发布
C. 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
D. 有红色通缉令编号(如2025/XXX)
思考3秒钟,你的答案是哪个?
正确答案:C
解析:正规通缉令的核心是告知嫌疑人信息并呼吁协助抓捕,绝不会要求普通民众进行转账等敏感操作。记住这个反诈口诀:“凡是让你转钱的‘通缉令’,100%是骗局!” 真正的司法文书只会提示你联系警方,不会引导任何资金交易。
你答对了吗?如果不小心选错也别担心,评论区聊聊你是怎么判断的——你还遇到过哪些“一眼假”的诈骗套路?或者分享下你的反诈小技巧,让更多人练就“火眼金睛”!
没有啦 (T▽T)
延伸阅读:
当黑客给自己发通缉令?麒麟勒索组织这波操作把警察都整不会了
开场暴击:用反问直击认知颠覆 活久见!2025年网络安全圈居然上演了一出“黑客给自己发通缉令”的荒诞戏码——你敢信吗?勒...
2025 AI排名大洗牌:GPT跌出前三?中国模型杀疯了!
开篇:三个颠覆认知的AI应用场景冲击 🏥 医疗革命:基因编辑+抗生素生成,CAR-T治疗费用暴跌82% 当AI医生不仅能...
微软有一王炸-Magentic-UI,自动化Selenium彻底慌了!
朋友们,微软最近扔了个大炸弹——Magentic-UI,直接把自动化老大哥Selenium吓得腿都软了!这玩意儿可不是一...
英伟达又搞事情!2530亿参数‘推理怪兽’开源,DeepSeek R1被干翻,Meta原地爆炸?
兄弟们,今天科技圈又炸了! 英伟达这老哥,真是不按套路出牌!刚把显卡卖到断货,转头就扔出一颗开源核弹——Llama Ne...
GitHub又双叒叕打不开了?2025最新自救指南!程序员别慌,老子教你硬刚!
1. 卧槽,GitHub又挂了? 早上起床,一杯咖啡还没喝完,打开GitHub准备拉代码——“该页无法显示”。 “我*,...